磁盘(disk)
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的规矩叫做磁道,磁道从外向内依次从0开始编号
磁头(head)
扇区(sector)
盘面由圆心向四周画直线,不同的磁道被直线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扇形区域叫做扇区,大小一般为512字节
扇区标识符(扇区头标)
指的是定位扇区的信息,包括扇区所在的磁头(或盘面),磁道(柱面号)以及扇区所在磁道的位置即扇区号,其中还有显示扇区是否能可靠存储数据或者已发现某个故障不能使用的标记,冗余校验值
数据段
存放具体数据的位置
磁道(track)
每个盘片有两个面,都可记录信息.盘片表面以盘片中心为圆心,用于记录数据的不同半径的圆形磁化轨迹就称磁道
柱面(cylinder)
磁盘中,不同的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从上到下依次会成一个圆柱体,就叫做柱面
单元快(units)
数据块(block)
索引节点(inode)
计算
一块磁盘有一个或多个盘片,每个盘片有两个面,每个有效面对应一个读写磁头,用磁头号来区分盘面,即盘面数就是磁头数都是盘片数量的两倍
磁盘存取数据的原理
读取数据时:将磁盘上的磁粒子极性转换成电脉冲信号,然后通过数据转换器,转换成电脑可以识别的数据
读写原理
磁盘按照柱面为单位读写数据,即先读取同一个盘面的某一个磁道,读完之后,如果数据还没有读完,磁头也不会切换到其他的磁道,而是选择切换磁头,读取下一个盘面的相同半径的磁道,知道所有盘面的相同半径的磁道读取完成之后,如果数据还没有读写完成,才会切换其他不同半径的磁道,这个切换磁道的过程称为寻到道
不同磁头间的切换是电子切换,而不同磁道间的切换需要磁头做径向运动,这个径向运动需要电机调节,这个动作是机械切换
影响磁盘性能的因素
主轴转速
磁盘接口及类型
查看内存
free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458 415 43 0 10 92
-/+ buffers/cache: 312 145(系统剩余可用的内存)
Swap: 927 219 708
buffer为写入的缓存区,sync命令是将buffer缓存区的数据写入磁盘
cache为读出缓存区,将磁盘的数据读入到cache
磁盘存储结构图
磁盘分区
磁盘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之分,一块硬盘最多有四个分区表信息(磁盘本身的限制),其中一个主分区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扩展分区替换,且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操作系统限制),在这个拓展分区内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
主分区(primary)
主分区是磁盘上必须存在的分区,一般为磁盘的第一个分区,我们在主分区上安装操作系统.在一个磁盘上最多只能有四个主分区(因为每个主分区都会在主引导扇区中生成分区表DPT,每个分区表需要暂用16个字节,根据前图,可以看到分区表只剩下64字节,所有只能有四个主分区)
扩展分区(ext)
我们在拓展分区内建立逻辑分区,从上图可以看到,扩展分区就像虚拟出来的小硬盘一样,但是不同的是没有MBR,而只有扩展分区表,而且这个扩展分区表是没有64字节的限制的,所以可以在拓展分区划分多个逻辑分区
一个硬盘只能存在一个扩展分区,并且扩展分区不能直接存数据,扩展分区受限于操作系统
逻辑分区
不能再磁盘中单独直接划分逻辑分区,逻辑分区必须存在于扩展分区内.扩展分区内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逻辑分区的编号数字从5开始.在扩展分区内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
分区方案
1. DB及存储(大量重要数据)
/boot 100M
/ 50-200G
swap 1.5倍主分区
/data/ 剩余硬盘大小,放数据
2. 门户大网站
/boot 100M
swap 1.5倍主分区
/ 50-200G 主分区
不进行分区,保留,将来根据需求再分
3. 常规方案
/boot 100M
swap 1.5倍主分区
/ 其余硬盘大小
fdisk 分区
fdisk + 磁盘名(实质就是修改64字节的分区信息,小于2T都用它)
l 查看分区类型对应编号列表
d 删除分区
m 打印帮助
n 新建一个分区
p 打印分区表
q 退出不保存
w 将操作写入分区表
t 修改分区类型
强制内存检查一次分区表
partprobe + 磁盘名
格式化
mkfs.ext4 + 磁盘名
挂载
mount /dev/sda1 /mnt
parted 分区(非交互的)
格式化成gpt
parted /dev/sdb mklabel gpt
分主分区
parted /dev/sdb mkpart primary 0 500
parted /dev/sdb mkpart primary 501 1000
查看分区
parted /dev/sdb p
格式化分区
mkfs -t ext4 /dev/sdb1 /dev/sdb2
挂载分区
mount /dev/sdb2 /tmp